【技術文章】縮距天線量測場地的平面波特性:如何透過統計分析提升精度?

作者:Dr. Liu, Cheng-Ting 

現職:Atenlab Corp. 

一 .引言

       近年來,隨著高增益主動式陣列天線的發展,毫米波與大尺寸天線的測試需求日益增加。縮距天線量測場地(CATR)因其能在有限測試距離內建構出大面積平面波區域,成為通訊與雷達應用的主要測試方式。本文將探討 CATR 靜區平面波特性,並透過統計方法進行量化分析。 

       傳統的遠場量測方法使用 R = 2D² / λ 的公式,理論上可獲得理想的平面波。然而,該方法仍會產生二次方相位差(約 22.5 度),導致天線場型解析度與動態範圍分別受到相位差與測試距離的限制。 為了克服這些限制,縮距天線量測場地(Compact Antenna Test Range, CATR)於半世紀前被工程化。CATR 主要由饋源天線、偏焦反射面、受測區域(平面波照射區)以及電波暗室組成,如圖一所示。其設計目標是在有限的測試距離內構建最大面積的平面波區域,使天線特性量測結果能夠高度逼近遠場電波特性。

圖一、 CATR工程

二 .平面波分析,以統計分析方法

        CATR 靜區平面波的檢測方法,無論在國內或國外,普遍採用線性滑軌掃描方式,並以 VNA(向量網路分析儀)作為計量裝置,對靜區內的「振幅值」(Amplitude)與「相位值」(Phase)進行連續採樣。理論上,若觀測點距離波源無限遠,則有限圓面切線上任意位置的振幅應趨近於相等,即電場強度一致,相位亦應趨於相等。在此條件下,幾何等式關係顯示,二次多項式將趨近於一次多項式,即二次項係數趨近於 0。

        我們最近建置的大型 CATR,其反射面採用單邊約 200~220 cm 的方型捲邊式設計,焦距約為 3~4 m,靜區中心距離反射面約 5~6 m,並採用側置式饋源系統(side-feeding)。在靜區內,我們利用線性滑軌進行 90 cm 行程的掃描,分別於三軸上進行採樣,獲得的振幅值如下:

接著,以2次多項式進行回歸分析y=ax2+bx+c(2次多項式即拋物線),得出如下三組係數矩陣 

        曲率係數 a 代表振幅在採樣行程內,隨拋物線位置衰減的特徵。在行業術語中,此特徵通常稱為 taper。理論上,當 a 趨近於 0,則振幅特性越接近無限遠處的理想平面波。

       斜率係數 b 主要受到線性滑軌與平面波夾角的影響。若兩者完全平行,則斜率係數b等於0;然而,在實際環境中,不可能存在兩個完美平行的表面。若斜率誤差超過 10%,則表示線性滑軌的架設可能產生較大的幾何偏差,不利於後續的靜區品質量化分析。

        截距係數 c 直接反映接收到的測試信號強度。若 c過低,可能是因為信號噪聲較低(low noise),而低噪聲本身也具備部分平面波特性。因此,透過截距係數 c可判斷所接收的是否為有效信號,只有在確認為有效信號後,才具備進行後續量化分析的意義。

3.結論

        透過上述分析,我們已瞭解 CATR 量測系統的靜區評估,需要一套精確架設的線性滑軌系統,以確保所採樣的靜區平面波振幅特性能夠減少幾何失真。此系統不僅有助於 CATR 各機構的幾何對準調整,且其二次多項式回歸分析結果亦足以有效描述靜區採樣特性。 

        在後續的篇章中,我們將深入探討更具挑戰性的相位分析。過去五年間,十大科技持續與產、官、學、研各界攜手合作,積極研討此領域的關鍵技術,從未停歇。我們希望透過此版面與業界分享重要心得,拋磚引玉,共同提升台灣在通訊天線測試領域的技術能量。 

其他相關文章